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山脈南部、焉耆盆地東南部的博湖縣境內,湖泊面積為1646平方千米,是新疆面積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

該湖屬山間陷落湖,東西長度約為55千米,南北寬度約為25千米,呈扁平碟形。該湖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春季乾旱少雨;夏季乾燥炎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湖面面積1030平方千米,湖面平均水位海拔1048米,主要補給水源是開都河,同時又是孔雀河的源頭。景區水熱條件較好,西南區域分佈有大量的蘆葦和睡蓮,是中國四大葦區之一和中國最大的野生睡蓮基地,被稱為「西塞明珠」。主要有大河口(西海漁村)、蓮花湖、阿洪口、楊水站、白鷺洲和金沙灘等景區。

博斯騰湖

2004年,博斯騰湖被評為西部大開發「新疆十大風景名勝旅遊區。2014年5月,博斯騰湖景區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博斯騰湖景區入選「十三五」國家遺產名錄。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博斯騰湖位於新疆天山山脈的東南部地區,地處焉耆盆地東南面的博湖縣境內,距博湖縣城14千米,距焉着縣城24千米,經緯度位置大約為東經87°和北緯42°。

地質

博斯騰湖地質構造屬古生代天山海西褶皺帶,由中生帶凹陷陸相沉積形成。博斯騰湖在焉耆盆地最低洼處,是在地殼演變過程中,受斷裂形成的斷層湖和冰川運動過程中形成的冰斗地貌湖。在侏羅紀早期,該地總體表現為自南而北的持續弱擠壓。侏羅紀晚期,該地凹陷程度加劇。燕山晚期,種馬場構造帶以南變形強烈,構造剝蝕嚴重,喜山期,該地構造基本完成。在地質構造期間,湖上游開都河源頭所在的山體卻抬升到了雪線以上,使大氣降水以冰雪的形式貯存起來,每當冰雪融化的時候便向博斯騰湖供水,博斯騰湖才得以形成。

地形地貌

博斯騰湖的地貌分屬於天山山脈、塔里木盆地東部和昆崙山、阿爾金山等三個地貌區,大致的格局類似於一個大「T」字,屬於山間陷落湖。該湖地勢呈現四周較高,中部較低的特點,湖區內有草原、高山、盆地、湖泊、戈壁等地形。主要補給水源是開都河,同時又是孔雀河的源頭。湖體西淺東深,東西長50多千米,南北寬25千米,呈扁平碟形。湖的南側及東側,有大面積沙漠,而且東、西部主要是沙漠和戈壁灘。湖的西北岸及西南端有大片沼澤地。盆地四周的戈壁平原都向湖區傾斜。

氣候

博斯騰湖屬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四周高山環繞,春季氣溫多變,乾旱少雨;夏季乾燥炎熱;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蒸發量大。此湖全年多晴日,光能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高,平均日照率達67%~68%。由於天山對北方冷空氣的阻擋,加之受博斯騰湖水調節,與周圍地區相比,這裡氣候溫和,七八月平均氣溫22.8℃,高溫不超過38℃,平均水溫23℃,熱量豐富,四季分明,春季升溫迅速,秋季降溫較快,春溫高於秋溫。

水文

博斯騰湖湖面面積1030平方千米,湖面平均水位海拔1048米,湖盆最低處海拔1031米,最大湖深17米,平均深約9米。該湖由雪水彙集而成,其水源由天山上的開都河供給,經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年平均徑流量33.4億立方米。博斯騰湖湖水的變化,直接受開都河的影響。每年最高水位出現於8月,最低水位出現在1-2月,年內湖水位漲落平均幅度1米左右。湖區多年平均降水量,僅及年蒸發量的三十分之一。博斯騰湖每年在11月中下旬出現岸冰,12月全部封凍,3月中旬開始解凍,4月份全部融化。最大冰厚在1米左右。

開都河發源於天山中部海拔4000m以上的地區,補給來源於雪融水和大氣降水,是博斯騰湖流域最大的一條河流,也是一條內陸河。開都河主要流經博湖縣、和碩縣、焉耆縣、和靜縣,最後注騰湖。開都河全長約為610千米,流域面積為22000平方千米。孔雀河水系全長約942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3.34億立方米,最終消逝於羅布泊(已於1972年完全乾涸)。

生物多樣性

植物

博斯騰湖光熱和水源充足,湖區動植物種類豐富,約有浮游植物種類113種、水生植物20種。該湖分佈着約350平方千米的蘆葦沼澤和約53平方千米的野生睡蓮,是全國四大葦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野生睡蓮基地。睡蓮類中,雪白睡蓮數量最多;藻類有中黃花狸藻。蘆葦柔韌性好,纖維密度長,可達4厘米,是僅次於棉花的優質造紙原。

動物

湖區動植物種類豐富,浮游動物種類達147種,底棲動物種類7種、鳥類198種。其中區域內鳥類佔新疆鳥類總數的41.5%,佔全國鳥類總數的14.8%,國家一級保護鳥類5種,二級保護鳥類37種,包括天鵝、金雕、獵隼、禿鷲等27種國家二類保護鳥類。湖內魚類有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扁吻魚、貝加爾雅羅加魚(小白條)、擬鯉(中白條)、銀卿、白鏈、編魚等魚類;蝦類有沼蝦、青蝦、白蝦、康蝦以及田螺、螺貝、河蚌、中華蟹等水生生物。

歷史沿革

博斯騰湖是維吾爾語的音譯名,意為四圍之水或綠洲,又稱巴喀喇赤湖。古稱西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稱為敦薨浦,西漢《漢書·西域傳》稱為焉耆近海,《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唐稱為「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21),開都河上下游一帶有敦薨人活動,後來,由於車師人的興起,敦人漸移至河西走廊的敦煌地區。此後,在博斯騰湖的北岸西岸都有先民放牧耕種。博斯騰湖西、北、南部在2600—27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存。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立都護府,博湖地區是古代三十六國之一的焉耆國地。此後博斯騰湖因受自然環境的制約,一直是放牧地。

在公元1209年,高昌回鶻宣布脫離西遼王朝。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在13年後的1218年率領蒙古族完全統治了西域,博斯騰湖地區成為蒙古國汗國帳牧之地,並被成吉思汗的二子察合台封為領地,以韃靶人為主。在元朝時期,它隸屬於東察合台汗國。

到了明代,東察合台汗國的馬黑麻汗將焉者一帶(包括現博湖地域)封予其弟阿布拉因,引發了其侄馬黑麻虎答遍迭的反叛,後者獨佔封地長達50年。在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西蒙古衛拉特四部在天山北麓興起。1452年,衛拉特部酋長也先開始佔領哈密,並逐步向天山南部的焉耆一帶深入,但未能佔領。

1513年,吐蕃勢力恢復並開始入侵哈密。思宗崇禎元年,和碩特部也長驅徒牧轉移到青海。然而,唯一強大的準噶爾部仍在天山南北掌握巨大的統治實力。在清康熙16年(1677年),噶爾丹進兵焉耆、吐魯番等地,支持白山派,打擊黑山派,控制整個南疆。

準噶爾部於1720年裹脅吐魯番一帶的居民數千戶於焉耆,導致焉耆地區人口大增,難民大量開荒種地。1758年,清政府派兵平定了準噶爾部的叛亂,並進軍南疆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在焉耆設立喀喇沙爾辦事大臣,駐紮600人,一面管理焉耆、庫爾勒、輪台、尉犁一帶,一面進行兵屯,發展農業生產。

在70多年的時間裏,焉耆地區一直處於太平盛世,沒有發生戰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吐爾扈特部由齋爾南遷至珠勒都斯,並被清政府重新劃分牧界。和碩特左、中、右三旗放牧於東至烏什塔拉,東庫克納克山,西至小珠勒都斯,南至開都河北岸,北至察汗通格山,歸喀喇沙爾辦事大臣兼管。自此,和碩特部十蘇木一直駐牧於開都河下游的博斯騰湖西北部和庫魯克塔格山一帶。

20世紀30年代的博斯騰湖水量處於較低的水平,1935年博斯騰湖面積大約620平方千米。2000年,博斯騰湖的面積達到了1185平方千米。

景區布局

博斯騰湖湖區可分大、小兩部分:大湖面積約980平方千米,小湖面積百餘平方千米,小湖附近還有菲湖沼澤約300平方千米。景點主要分佈於博斯騰湖的南部沿岸和東北沿岸。其中大河口位於博斯騰湖南側大湖的入水口處;蓮花湖與阿洪口位置緊鄰,都位於博斯騰湖的西南部的小湖區;楊水站和白鷺洲都位於博斯騰湖的南部的大湖區;金沙灘位於博斯騰湖的東北部的大湖區。

博斯騰湖

主要看點

博斯騰湖其因河道蜿蜒、蘆葦叢生、荷花綻放等特點,被稱為「西塞明珠」。景區包括大河口、蓮花湖、阿洪口、揚水站、白鷺洲和金沙灘等主要景區,還包括西海第一鍋、濕地木棧道、西海龍宮水世界和蓮海世界等主要景點。

大河口

大河口位於博斯騰湖入口處,故得名大河口。大河口距南疆鐵路25千米,距314國道22千米,距博湖縣城12千米。景區按照「葫蘆型」結構布局,包含西海第一鍋、水上舞台、西海長廊、濕地木棧道、望海亭碼頭、西海龍宮水世界和蒙古大營等景點。

博斯騰湖

西海第一鍋

西海第一鍋是由10毫米厚的錳、鐵及黃銅等金屬製成的形似蒙古大汗王冠的一口大鍋。此鍋鍋底直徑4米、高0.856米、重3000千克、容積10立方米。大鍋周圍均勻分佈着60條水紋、60個魚形圖案,是博斯騰魚文化和水文化的象徵。「西海第一鍋」五個字由國家級書法家陶然先生親筆題書。鍋內可以容納5000千克的水、4000千克的魚。每年祭湖捕魚節,都會用此鍋燉魚,招待遊客。西海第一鍋還獲得吉尼斯之最——最大的包銅工藝鍋。

水上舞台

水上舞台是每年捕魚節、蘆葦節、冰雪節等重大的節慶時舉辦開幕式及閉幕式的地方。舞台上有一座高達近50米的巨大半圓形拱門,每到節日活動便會裝飾得五顏六色,是大河口景區的標誌性建築。在西海漁港碼頭可以欣賞到舞台演出。

西海長廊

西海長廊長400米、寬7米,頂棚由蘆葦編織的葦簾搭建而成,體現了博斯騰湖的蘆葦文化。長廊兩旁掛的是博斯騰湖周邊比較有代表性的自然風光以及節慶時的照片,在兩側設有四個品種湘蓮為荷花池。

濕地木棧道

濕地木棧道是一處在濕地蘆葦中架設的棧道,棧道直通蘆葦深處在棧道上。用環保材料搭建的觀葦涼亭中可以看見大河口的蘆葦群、鴛鴦和天鵝等。

望海亭

望海亭位於博斯騰湖南部,由木架支撐和由蘆葦編織的棚帳覆蓋,是西北五省最大的內陸漁港碼頭。該碼頭以海景和乘坐快艇、遊艇、飛艇拉傘、水上飛魚、虎鯊漂移艇和水上陀螺等遊船為主。

西海龍宮水世界

西海龍宮水世界位於大河口景區,佔地面積約0.3平方千米,共設置海底龍宮、西遊水世界、花果山採摘、蘆葦漂流等主題區,建有水下龍宮、花果山、盤絲洞、女兒國、龍宮酒店等文化休閑設施,設有海底隧道、海底世界、大戰流沙河、大聖鬧海、兒童戲水池、紫金鈴、無邊泳池等30餘種娛樂項目。

蒙古大營

蒙古大營由1大8小九座蒙古包組成,大的可容納60多人,小的可以容納20餘人。正門兩側八隻巨大的牛角造型排列,這裡設有蒙古民族風情的騎馬、射箭、釣魚、划船等娛樂項目。

蓮花湖

蓮花湖位於博斯騰湖的西南部,因盛產蓮花而得名,是博斯騰湖西部系列相互串通的小湖沼之一,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天然睡蓮生長區。該湖是孔雀河的源頭,距庫爾勒市25千米,湖區面積48平方千米。湖中蘆茂密,湖水清澈,湖心水城開闊,水深1.5~1.7米。夏秋季節,可以看見野鴨、大雁、鷺篷等動物。蓮花湖建有水上餐廳、水上平台,並設有遊艇、快艇、摩托艇、水上滑翔傘等多項水上度假休閑活動和體育運動項目,4~10月是蓮花湖遊玩的黃金季節。

博斯騰湖

阿洪口

阿洪口位於博斯騰湖的西南角,蓮花湖東南側,距庫爾勒市37千米。景區內分佈蘆葦沼澤和野生睡蓮。主要景點和遊覽娛樂設施有蓮海世界、水上平台、滑水板、情侶舟、橡皮艇、升空傘等。

蓮海世界

蓮海世界是環博斯騰湖風景區生態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博斯騰湖小湖區的重要景區,景區西起博斯騰湖南大門,東至阿洪口,南起塔揚公路,北達達烏遜諾爾一帶的小湖區域,景區面積達354.4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積為106.7平方千米,擁有中國最大的野生睡蓮群,被稱為博斯騰湖的珍珠項鏈,因此得名「蓮海世界」。

揚水站

揚水站位於博斯騰湖南部,距縣城20千米、庫爾勒市60千米,由巴州西海揚水旅遊服務中心經營管理,累計旅遊投入120萬元,是新疆乃至西北最大的電力揚水站,現建有葡萄長廊、觀景亭、停車場、沙灘等旅遊服務設施,配有快艇3艘,50座的遊船1艘。2003年,被國家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白鷺洲

白鷺洲位於博斯騰湖南岸,距庫爾勒市80千米、博湖縣城48千米,西與博湖揚水站相鄰,規劃面積30平方千米,遊覽面積50平方千米。該景區因是白鷺的棲息地而得名,是1998年為響應自治區實施「兩湖」旅遊資源開發戰略,推出的風景旅遊區開發項目。這裡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湖濱浴場之一,景區遊覽面積50餘平方千米,包括:雙灣競秀、白露園、白鷺洲頭等景點。

博斯騰湖

雙灣競秀

景點建有餐廳、木屋別墅、風情園、停車場、快艇、摩托艇等設施,可同時供260人用餐,沙灘可容1500人游泳和日光浴,並建有10尊大型沙雕組成的「西域風情」雕塑群。

白露園

白露園景區有着天然的湖濱沙灘浴場,可容300多人游泳,建有白露園賓館,停車場、快艇等旅遊服務設施。

白鷺洲頭

白鷺洲頭有西海國際遊艇會以遊艇買賣、遊艇租賃、餐飲、娛樂、住宿、商務會議、船隻停泊、維修保養、補給、駕駛訓練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服務機構。是世界遊艇愛好者、遊艇旅遊、帆船競技愛好者的休閑驛站、是海洋文化愛好者、社會精英、明星、企業家、軍政要員的商務客廳和文化沙龍的組織者。

金沙灘

金沙灘位於博斯騰湖東北岸,湖水清澈,水質為二級,湖底坡度為1.7%。金沙灘海岸線長2000米、寬160米,是一處湖泊型天然浴場,被稱為「新疆夏威」。景區由沙灘、海洋、蘆葦盪和水鳥等景物組成。

其他看點

博斯騰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博湖縣境內,由博斯騰湖大小湖區以及開都河尾閭部分組成,南北跨度為55千米,東西跨度為92.4千米,面積為1573.71平方千米。公園的濕地類型包括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4類,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雪白睡蓮等為代表的重點保護植物,小葦鳽、燕隼等為代表的重點保護鳥類,猞猁、沙狐等為代表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公園分為生態保育區、生態恢復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5大功能區。其中,生態保育區是集中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區域;生態恢復區中的大河口區域、長堤區域、白鷺洲區域和海心山區域是鳥類棲息較多的恢復區,科普宣教區具有科普館、觀鳥設施、科普場館等系列建設。

相關活動和文化

博斯騰湖一帶有傳統宗教色彩的祭湖儀式,儀式內容包括祭天文、地母、湖神,以此保佑萬物生靈永續繁衍。

自2007年開始,博斯騰湖於每年6月在大河口景區舉辦開湖季系列活動,包括民俗表演、漁民開湖儀式、巨網捕魚、摸魚比賽、沙灘兒童樂園以及水上娛樂項目等文化旅遊活動。

博湖縣冰雪季系列活動自2007年開始,於每年12月在博斯騰湖大河口景區舉行,活動包含馬拉爬犁、狗拉雪橇、冰上越野、雪地摩托、奧運冰壺、冰刀速滑、冰上爬犁等近100項冰雪娛樂項目。

開發與保護

開發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博斯騰湖區域開始作為天然湖泊水域風光型自然風景區而開發,200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11年,博斯騰湖被列為國家首批生態環境保護試點湖泊,並開始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2014年,博斯騰湖被評為AAAAA級景區。2017年12月正式掛牌為博斯騰湖國家濕地公園。

2020年3月,為提高博斯騰湖旅遊知名度,博湖縣計劃建設包含海嘯海浪池、眼鏡蛇滑梯、彩虹滑梯等12個水上娛樂項目在內的全疆最大的西海文化水樂園,同年6月,該樂園建設完工。同年7月,塔什店至揚水站環博斯騰湖旅遊公路建成通車。該公路同年4月開始修建,全長32.7公里,向西可連接G3012線,終點與G218線相交,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10米,路面寬9米,設計速度為每小時40千米。

保護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博斯騰湖河道中BOD、COD、TP、TN等含量增加,農田排水使鹽度增加。2005年以後,政府加大了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但未達到理想效果:2016年以來,各級政府根據環保部門的要求.加大治理力度.高錳酸鹽和TP年均濃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TN和COD濃度保持穩定博斯騰湖水質初步得到改善。

2018年以來,為解決博斯騰湖水污染問題,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組織實施了「引開濟黃」工程,在開都河解放二渠總乾渠修建生態閘,充分利用農業灌溉間歇期,將開都河水經黃水溝調入博斯騰湖。

2019年3月,博湖縣實施博斯騰湖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包括河道淤泥清理、修建攔污壩、疏通黃水溝河道、修建臨時碼頭等舉措,這些舉措能夠加大博斯騰湖黃水溝入湖口及小湖區的水體循環,改善旅遊環境。同年7月,博湖縣政府組織民眾對博斯騰湖周邊的垃圾進行清理。

2022年6月,為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博湖縣政府在博斯騰湖大河口水域投放三萬多條有着「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扁吻魚,此次放流的扁吻魚是子二代苗種,生長期均在三年以上,對於豐富該湖的生物種群具有重要意義。

重要事件

2019年10月1日,博斯騰湖大河口景區用寬2米、長3.5米、面積為7平方米的生日蛋糕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河口景區在節日當天在醒目位置安裝了近10平方米的LED大屏,全程同步直播國慶閱兵儀式,以及開展唱紅歌、回看閱兵儀式、非遺歌舞表演等活動,遊客可免費品嘗蛋糕。

主要榮譽

2004年,博斯騰湖被評為西部大開發「新疆十大風景名勝旅遊區。

2014年5月,博斯騰湖景區成為AAAAA級旅遊景區。

2016年,博斯騰湖景區入選「十三五」國家遺產名錄。

2018年1月,博斯騰湖入圍「神奇西北100景」。

2019年3月,博斯騰湖景區被評為自治區級生態旅遊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