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安

謝華安,1941年8月16日,謝華安出生於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適中鎮保豐村。植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科院研究員。

謝華安

人物經歷

1959年,畢業於福建龍岩農業學校,畢業后先後在福建永安縣大陶農業中學、永安縣農業中學擔任教師(至1964年)。

1964年,結業於福建農學院(函授),畢業后先後在永安農業職業學校、三明地區五七幹校擔任教師(至1972年)。

1972年9月,從五七幹校被調入福建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正逢雜交水稻協作攻關組從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抽調農業科技工作者,他作為福建省協作組成員被派往海南,開始了育種生涯。先後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所長(至1995年)。

1980年冬,根據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論,培育出恢復系「明恢63」。

1981年,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雜交,培育出「汕優63」,「汕優63」成為雜交稻中的明星。

1987年,破格晉陞為副研究員。

1992年,晉陞為研究員(評研究員時免予論文答辯)。

1996年,擔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至2006年)。

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2010年3月,謝華安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建議支持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

2012年3月起,福建農林大學聘任謝華安院士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2年7月,應邀出任世界客屬第二十五屆懇親大會首席「城市驕傲」形象大使。

2016年6月12日,擔任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成員。

2020年11月,瀋陽農業大學國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2021年3月17日,謝華安院士帶領水稻所科技人員代表到將樂縣福建省福瑞華安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三再」活動,召開發展現代種業「科企戰略聯盟」座談會。

2021年5月,謝華安院士來到喜浪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水稻種植與大米加工技術的考察調研。

2021年12月,謝華安院士出席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暨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成立儀式。

2022年9月1日,據央視新聞消息,參加的2022年《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1日晚8點在CCTV1播出。

2023年6月,福建農林大學聘任謝華安院士為全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專業博士點建設帶頭人,海峽種業創新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農業農村部閩台作物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謝華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謝華安在「恢復系親本的選擇技術」「測交配組技術」「抗瘟性篩選育種程序」和「雜交水稻中稻制種技術」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育成中國雜交水稻親本遺傳貢獻最大的恢復系「明恢63」。主持育成中國稻作史上種植面積最大的水稻良種「汕優63」,到2010年累計推廣9.46億畝,增產糧食700多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700多億元。

謝華安領銜的福建水稻育種團隊,在超級稻育種、航天育種、優質稻育種、抗稻瘟病不育系選育、兩系稻育種、再生稻育種和栽培等方面,屢創佳績。其中,優質稻品種「福香占」獲得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秈稻)金獎。

學術論著

謝華安從1996年到2007年,10年發表40多篇論文,還出版專著《雜交稻育種與實踐》《中國綠色農業》等。其中,謝華安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在正規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有十來篇。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2月,謝華安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重大貢獻獎1項、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

人才培養

教育建議

2017年8月26日,謝華安與寧夏大學農學院的教師面對面交流,他就農學院學科發展、學術研究等提了建議。他認為,學科發展要有特色,要抓住特色產業的關鍵環節。學科發展要充分地相互融合,充分發揮各相關學科的優勢。而培養人才,要立足本校,輔以引進,利用各種方法充分培養現有人才,使他們成長為學科精英。他還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為師生做了題為《廣適強優勢優異種質——明恢63的創製與利用》的學術報告。

謝華安

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社會活動

2022年9月1日,參加CCTV1《開學第一課》,主講「50年的金色種子夢」。

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1941年,謝華安出生前,父親的兩個弟弟因挨餓受凍、缺醫少葯而夭折,此時又值抗戰歲月,父親為他取名華安,就是祈禱中國人民能打敗日本侵略者,希望中華民族早日長治久安、老百姓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健康狀況

謝華安由於風吹日晒,雨淋水浸,給他留下了重度風濕性關節炎。而過度勞累,生活沒規律、三餐無定時,冷熱不顧,又使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有時胃病發作,疼得他蜷曲着身子坐在田坎站不起來,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冒。嚴重的胃病給謝華安的工作造成很大麻煩,有一次,不到半年時間,他連續兩次因嚴重胃病引起便血。

人物言論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表示:目前,全國各地的科學家跨區域合作,攜手做了很多工作,轉基因作物研發已經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礎。發展生物技術,與傳統技術緊密結合,拓寬育種途徑,提高育種效率,對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壯大民族種業,鞏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和供給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2018年,謝華安院士說:眼下,我最大的願望是讓糧食產量更高一點,米質更優一點,農民種田成本更低一點,腰包更鼓一點,讓中國人飯碗裝滿自己生產的優質糧食。我已年逾古稀,真誠希望育種隊伍能夠快速成長,儘快承擔起黨和國家交給的重任。真誠希望有更多的年輕同志,能夠接過我們的接力棒,在華夏大地為水稻育種,書寫更輝煌的新篇章。

2021年5月22日,謝華安院士緬懷袁隆平,稱「他是一個奠基人,是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並應於生產的奠基人,是名副其實的雜交水稻之父。」

謝華安

人物評價

謝華安出生農村、學歷不高,憑藉勤奮和努力,憑着對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對農民的摯愛,為中國雜交水稻的研究與推廣並在國際保持領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人大福建代表團評)

謝華安同志治學嚴謹,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在雜交水稻育種生產第一線。從1972年開始堅持每年前往海南進行南繁育種。(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追着光和熱,忍着苦與累。」睡稻倉、守田埂、戰高溫,謝華安長期「泡」在南繁育種基地。(人民日報 評)

謝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