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讓

韓德讓(941年—1011年),字致堯,又名德昌,耶律隆運,漢族人,祖籍薊州玉田(今屬河北),西南面招討使韓匡嗣的第四子,遼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韓德讓的父親與祖父都是以漢人之身擔任遼朝重臣,韓德讓本人早年沒有出仕,直到遼景宗一朝,即保寧二年(公元970年),韓德讓因門蔭入仕為官,擔任東頭供奉官。遼景宗時期,韓德讓仕途一路高升,累遷金紫崇祿大夫、司徒,被補授樞密院通事,轉任上京皇城使。乾亨元年(公元979年),宋軍伐遼,代父留守南京(今北京西南)的韓德讓死守南京,在後續遼宋交戰的高梁河,又隨軍擊敗宋軍,他因功拜為遼興軍節度使,后被召為南院樞密使。乾亨四年(公元982年),遼景宗病逝,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為顧命大臣,輔佐年幼的遼聖宗耶律隆緒登基,蕭太后臨朝稱制。韓德讓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深受蕭太后器重。遼聖宗統和四年(公元986年),宋朝二次北伐,韓德讓隨軍出征再敗宋軍,受封楚國公。后因再次擊敗宋軍,晉封楚王。統和十七年(公元999年),遼宋交戰,韓德讓擊敗宋軍,生擒宋將康保裔,官拜大丞相,改封齊王。幾年後,他隨蕭太后南征,促使遼宋締結檀淵之盟,回朝後韓德讓升任晉王,獲賜國姓耶律,並被出宮籍。統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又獲賜名「隆運」,獲得遼聖宗「皇兄」的身份,地位在親王之上。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春三月,韓德讓因病去世,終年七十一歲。被追贈尚書令,謚號為文忠,陪葬於乾陵之側(今遼寧錦州市北鎮市)。

韓德讓歷任遼景宗、遼聖宗兩朝,軍事上,他多次隨軍擊敗宋朝,立下赫赫戰功;政治上,他作為兩位顧命大臣之一,輔佐遼聖宗登基;還注重舉薦賢才,使一批漢官進入遼朝統治集團;經濟上,他重視農業發展,減輕了遼朝百姓的負擔。《遼史:列傳第十二》稱讚韓德讓身兼將相,薦舉賢能,輔佐國家,功勛顯著。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韓德讓出生於遼太宗會同四年(公元941年),父親是西南面招討使韓匡嗣,生母蕭氏,韓德讓是家中第四子,上有三個哥哥,分別是韓德源、韓德威、韓德崇,下有一個弟弟韓德凝。祖父名韓知古,官至左僕射、中書令。韓匡嗣與韓知古都是漢人,然後擔任遼朝重臣。韓德讓性格寬厚恭謹,智略過人,自幼熟讀史書,一心建功立業。遼穆宗時期,韓德讓潛居沒有入仕,直到遼景宗繼位后,保寧二年(公元970年),將近三十歲的韓德讓才入仕為官,擔任東頭供奉官、銀青崇祿大夫、左散騎常侍兼殿中侍御使、武騎尉。

仕途高升

遼景宗時期,入仕為官的韓德讓侍奉景宗,以謹慎周到而聞名。官職累遷金紫崇祿大夫、司徒、行左千牛衛將軍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后被補授樞密院通事,轉任上京皇城使,加太保。很快,韓德讓又被遙授彰德軍節度使,授鳳翔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特進、太尉、行鳳翔尹,受封昌黎郡開國公爵位,享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還被特賜「推忠翊聖功臣」稱號。韓匡嗣被任命為上京留守后,經常跟隨御駕出行,韓德讓因此被委任知軍府事,代替其父擔任上京留守,暫時代管京城事務,期間韓德讓表現優秀,頗有聲譽。朝廷得知后,遼景宗賜韓德讓除右金吾衛上將軍之位,為其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壹百戶,並賜韓德讓「保節功臣」之名。

沒多久,韓德讓的父親韓匡嗣被授為燕京留守,因其經常伴隨遼景宗左右,所以韓德讓又代替父親留守南京(今北京西南),在此期間他立下了赫赫戰功,當時的人都為他感到榮耀。乾亨元年(公元979年),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在順利消滅北漢政權后,立即揮師征伐遼朝,攻取河東,遼朝大將五院糺詳穩奚底、統軍蕭討古等人全部戰敗而歸,宋軍包圍遼朝南京(今北京西南)。南京城形勢危急,很多人都有投降的意圖,鎮守此地的韓德讓安撫人心,登上城門,日夜據城守衛,一直堅持到遼朝援軍到來,南京之圍就此解除。后遼軍與宋軍在高粱河(今北京市內)交戰,宋軍敗走,韓德讓截擊宋軍,再次擊潰了他們。這次遼朝與宋朝的交鋒,韓德讓論功當屬第一,他被拜為遼興軍節度使,領平灤營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加太師、同政事門下平章事。乾亨三年(981年),韓德讓又被召為南院樞密使,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一百戶。

輔佐幼主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遼景宗在祥古山(今河北省張家口宣化一帶)狩獵途中病重,韓德讓與大臣耶律斜軫一併接受遼景宗臨終遺命,作為顧命大臣,輔佐梁王耶律隆緒登基稱帝,史稱遼聖宗,蕭皇后稱皇太后。因為遼聖宗尚且年幼,由蕭太後主持國事,臨朝稱制。韓德讓總管宿衛之事,十分受蕭太后寵幸倚重。同年十二月,韓匡嗣去世,當時遼朝政治局勢危急,遼朝宗室手握軍政大權,勢力遍布朝野內外,少主國疑,考慮到國家安危,蕭太后不讓韓德讓為父守喪辭官。韓德讓哀傷不已,上訴請求守制,最終不得已聽從君命。他被起複為冠軍大將軍、左金吾衛上將軍,后加兼侍中,又賜「守正功臣」稱號。

遼聖宗統和元年(公元983),韓德讓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兼政事令。遼聖宗統和四年(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大軍二次北伐,史稱「雍熙北伐」。宋朝大將曹彬、米信率十萬人馬前來攻打遼朝,韓德讓跟隨蕭太后出兵對戰宋軍,大勝。韓德讓因功被除洛京留守,加守司空、河南尹,封楚國公。班師回朝後,韓德讓與北府宰相室昉共同執掌國政,時值山西四州多次遭受戰爭,加上年成不好,百姓生活苦難,韓德讓上奏請求減輕賦稅,招攬流民安置,遼聖宗聽從他的奏報。

屢次晉封

統和六年(公元988年),蕭太后觀看擊鞠球比賽,韓德讓被胡里室衝撞導致墜下馬,蕭太後下令將胡里室立即斬首。同年,韓德讓奉命率軍攻打宋朝,他領軍包圍沙堆,宋軍趁夜過來偷襲,被嚴陣以待的韓德讓率軍打敗,宋軍敗走後,韓德讓因功晉封楚王。統和九年(公元991年),韓德讓上言稱燕人奸詐,用不正當的手段換取免賦役,當地權貴們卻窩藏包庇,應該派遣北院宣徽使趙智前往警告他們,遼聖宗聽取他的意見。兩年後,韓德讓的母親去世,韓德讓辭官守孝,朝廷詔令強行起複,他被任命為鎮軍大將軍、左金吾衛上將軍。次年,北府宰相室昉辭官,韓德讓接任北府宰相,仍領樞密使、監修國史,受賜「興化功臣」稱號。同年六月,韓德讓上奏稱東中南三京各斷案官吏,判決案件時經常因為犯人家屬私下囑託,徇私枉法,寬恕罪犯,又或者實施私刑拷打,請求下令禁止這種現象,遼聖宗允准。

接着韓德讓又上表,請求皇上任用賢能,驅逐奸佞之輩,蕭太後為此大喜,誇讚韓德讓舉薦賢才,輔佐朝政,真正地盡到了大臣的職責。下詔給他賞賜。韓德讓服喪期滿后,被加守太保,兼政事令。恰逢當時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去世,韓德讓又奉命兼任北院樞密使。統和十七年(公元999年),遼宋兩朝再次交鋒,韓德讓率軍出征,擊敗宋軍,生擒宋將康保裔。韓德讓因功官拜大丞相,改封齊王,總領南北二樞府事,加食邑八千戶、食實封四千戶,兼賜「嘉謀神智功臣」稱號。當時南京(今北京西南)、平州(今遼寧省蓋州市)兩地糧食歉收,韓德讓上奏朝廷免去兩地百姓購買農具的銀錢,並請求抑制各郡經商的價格,防止囤積居奇,這些提議遼聖宗全部採納。

獲賜姓名

統和十九年(公元1001年),韓德讓被賜名德昌。統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韓德讓跟隨蕭太后南征,抵達黃河,宋朝求和,雙方締結「檀淵之盟」,他們才返回。之後韓德讓升任晉王,被正式賜予國姓「耶律」,加食邑二千戶、 食實封一千戶,又另外賜他「經天緯地匡時致主霸國功臣」稱號。同時,韓德讓獲得了極為優渥的隆寵,他可預公朝而免常朝,在皇帝御座旁邊單獨設置座位,不被唱名就不用下拜,與其他臣子不同席同班。朝廷還詔令為韓德讓出宮籍,取消他「宮分人」的身份,改為隸屬橫帳季父房后,成為遼朝皇族的一員。

蕭太後去世之後,遼聖宗以天子必有兄長為由,按照自己的字輩排號,在統和二十八年(公元1010年)夏四月,給韓德讓賜名「隆運」,讓他獲得了「皇兄」的身份。韓德讓從此地位在親王之上,又被賜予田宅及陪葬地。

因病去世

統和二十八年(1010年)十月,遼聖宗征伐高麗,韓德讓隨軍出征。高麗軍被擊潰,韓德讓跟隨遼朝大軍班師回朝,后病重,四肢偏癱,遼聖宗與皇后禱告山川,又親自來探病,召集名醫診治,給予醫藥。統和二十九年(1011年)春三月,韓德讓因病去世,終年七十一歲。遼聖宗與皇后、諸王、公主及以下並內外臣僚都為其行喪,韓德讓的葬禮嚴格按照親王禮制來辦。同年冬十一月,韓德讓被陪葬在乾陵(今遼寧錦州市北鎮市)東方,靈柩發前,遼聖宗親自扶棺哭送,送出百餘步才停下。韓德讓被追贈尚書令,謚號為文忠。韓德讓一生無子,遼聖宗將齊國王耶律隆裕之子耶律宗業,過繼給韓德讓為嗣子,始封廣王,徙封周王。

主要成就

軍事

韓德讓是遼朝功勛卓著的一個軍事家。遼景宗在位期間,韓德讓代父留守南京。乾亨元年(979年),宋太宗發動第一次北伐,圍困南京,韓德讓固守城池,安穩人心,使得宋軍無法攻克,堅持到援軍抵達,擊潰宋軍。不久遼宋兩軍在高粱河(今北京市內)激戰,韓德讓領軍出征,大敗宋軍,論功他當第一。統和四年(公元896年),宋朝二次北伐,韓德讓領軍迎戰,大勝。此後韓德讓又多次隨軍出征,均立下赫赫戰功,包括統和六年(公元988年)擊敗趁夜偷襲的宋軍;統和十七年(公元999年)與宋大戰,生擒宋將康保裔,以及統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隨蕭太后南征,迫使宋朝與遼締結「檀淵之盟」。這些軍事行動,穩固了遼朝的疆域,在客觀上維護了遼朝的統治,有利於遼朝的國力發展。

政治

除了軍事才能,韓德讓在內政管理上也非常擅長。遼景宗去世后,韓德讓作為兩位顧命大臣之一,輔佐遼聖宗繼位,向蕭太后提議易置大臣、羈制諸王之法,在「母寡子弱」的情況下,維護了政局穩定。他參政期間,先後多次提出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建議,如山西四州多次遭受戰爭,年成不好,韓德讓便上奏請求減輕賦稅,招攬流民安置;建議派遣北院宣徽使趙智前往警告燕人權貴,防止減免的賦稅為貴族、地主所得;請求下令禁止東中南三京各斷案官吏徇私枉法的現象;南京(今北京西南)、平州(今遼寧省蓋州市)兩地糧食歉收,請求免去兩地百姓購買農具的銀錢,並抑制各郡經商的價格等等,這些內政舉措,遼聖宗全部一一遵從。同時,韓德讓還注重舉薦賢才,唯才是舉,他推行中原地區的科舉取士制度,一批漢官因此進入遼朝統治集團,遼朝的人事制度取得一個大進步。他的內政措施,客觀上減輕了遼朝百姓的負擔,又推動了遼朝封建化的進行。

經濟

韓德讓統管遼朝全國政務,對於遼朝的經濟發展也十分看重。遼宋交戰時期,雙方邊界受到戰爭破壞,農業荒廢。韓德讓重視農業發展,針對邊界地區有田無人耕種,糧食減產,農民流亡的局面,韓德讓在統和四年(公元986年),上奏遼聖宗,請求在宋兵擄掠過的州郡,招募人來收割逃亡民戶的莊稼,並將收成之一半歸收割者所有,遼聖宗聽從他的建議。這項舉措減輕了遼朝百姓的負擔,便於發展遼朝的經濟。

人物爭議

父兄爭議

關於遼聖宗對韓德讓是待之以兄還是待之以父,史書上有不同說法:

其一,根據宋人路振的《乘貂錄》記載,蕭太后稱年幼的遼聖宗以後是韓德讓的兒子,要對他待之以父。

其二,據《遼史》和《韓德讓墓誌》記載,遼聖宗給韓德讓賜名「隆運」,讓他獲得了「皇兄」的身份,對其待之以兄。

是否有子

據宋人路振的《乘貂錄》記載,韓德讓與蕭太后在一起之後,生有一子,並賜其姓耶律氏。而現代學者蔣金玲則認為此事完全是臆測,所謂的「韓氏子」不可信。蔣金玲分析史料,發現關於「韓氏子」的記載只有《乘貂錄》一例孤證,沒有其他史料有相同的記載可以作為佐證,再則無論是《遼史》《契丹國志》還是《韓德讓墓誌》,都明確記載韓德讓並無子嗣,所以韓德讓與蕭太后育有一子之事為假。

人物評價

《遼史:列傳第十二》記載,韓德讓端莊忠厚,頗有智謀才略,深明治事之體,喜好建功立業。並稱讚韓德讓兼任將帥和丞相,制服敵人取得勝利,薦舉賢能,輔佐國家,功勛顯著。

《契丹國志》記載,韓德讓孜孜為國奉獻,知無不為,忠孝至誠,都是出於天性如此。他深謀遠慮,聰穎明智,鎮服內外,既是重臣,又是權臣。

遼朝政治家、承天皇太后蕭綽誇讚韓德讓舉薦賢才,輔佐朝政,真正地盡到了大臣的職責。

遼聖宗耶律隆緒高度讚譽韓德讓,稱其所擁有的勛業忠孝,也只有他一個人能做到了。 

家族成員

軼事趣聞

韓蕭戀情

據宋人路振的《乘貂錄》記載,蕭太後年幼時,曾經和韓德讓定下婚約,後來遼朝皇室向蕭家求娶妃子,蕭家就把已經和韓德讓定下婚約的蕭氏嫁給了遼景宗,後來生下了耶律隆緒,也就是遼聖宗。遼景宗去世后,耶律隆緒年紀幼小,繼承皇位,蕭太后守寡,而韓家軍政大權在握,擔心其對朝政不利,蕭太后便與韓德讓結下私情,下嫁韓德讓,重修舊好,並稱自己的兒子耶律隆緒從此就是韓德讓的兒子。韓德讓可以隨意出入蕭太后的幃帳。其他資料如《遼史》和《契丹國志》也有類似記載,蕭太后對韓德讓寵信非常,甚至直言韓德讓有「有辟陽侯之幸」,這些蛛絲馬跡,似乎都佐證韓德讓與蕭太后之間關係非比尋常。

心胸寬廣

遼朝皇室耶律烏不呂曾經與爻直關係不和,出言侮辱他是奴才,爻直因此向時任北院樞密使的韓德讓上訴,韓德讓得知后,大怒,詢問耶律烏不呂,如何能得到這樣一個奴才,耶律烏不呂卻回答「三父分籍時容易獲得」。見其桀驁至此,韓德讓沒有再追究。直到他位及丞相,還向蕭太后舉薦耶律烏不呂去擔任統軍使,蕭太后疑惑,問他,耶律烏不呂曾經對他傲慢無禮,為什麼還要舉薦這個人。韓德讓回答,自己居於丞相之位,耶律烏不呂也不曾屈服,可見他對其他人一樣如此,任用此人,必能安撫平定各族。蕭太后依從韓德讓,升耶律烏不呂為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尉。

墓葬

韓德讓被陪葬在乾陵東方,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富屯街道洪家街村民組西北的山坡上,即洪家街墓地。韓德讓墓地雖然被盜掘嚴重,但是因規模較大,出土遺物仍然較多。其墓葬形制接近「甲」字形,墓室用條形磚砌築,整座陵墓由墓門、墓道、天井、前後甬道、前室、主室及兩個耳室組成,墓室內原本有大量壁畫或地畫,因為多次盜掘破壞嚴重,目前僅甬道壁畫及前室地面的地畫尚且保存較好。此墓地共出土約110件文物,隨葬品以瓷器為主,陶器、玉器、銀器等盡有,種類豐富,還出土了石墓誌,墓誌主體材質為青綠色砂岩,其中部刻有篆書「文忠王墓志銘」六個漢字,此即韓德讓墓誌。韓德讓墓址的發掘,對遼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為後世研究遼代墓葬的分期斷代提供了又一個重要的年代標尺。

韓德讓

韓德讓

韓德讓

影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