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

黃土地》是1985年上映的中國文藝類電影,由陳凱歌執導,王學圻、薛白主演。該片改編自柯藍的小說《深谷回聲》,講述了陝北農村貧苦女孩翠巧,自小由爹爹作主定下娃娃親,她無法擺脫厄運,只得藉助”信天游”的歌聲,抒發內心的痛苦。

電影《黃土地》先後獲得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1984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成為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崛起的里程碑式作品。

黃土地

影片劇情

延安八路軍文藝工作者顧青(王學圻飾演)為了尋找陝北民歌的源頭來到翠巧(薛白飾演)家。顧青從延安婦女婚姻自主談到了翻身做主人的新生活。雖然這些話在老一輩的莊稼漢心裡沒有什麼反應,但翠巧心中卻生出了不一樣的心思。在臨睡前,翠巧一邊紡車,一邊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曲。

顧青沒有架子,和翠巧的爹嘮起了家常,還一起用牛熟練地耕地,這使得翠巧一家對這個長官漸漸青睞起來。顧青還教弟弟憨憨(劉強飾演)唱歌,這嘹亮的歌聲和歌曲里的歌詞使翠巧心中產生了新的變化,連挑水的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然而,翠巧爹(譚托飾演)一心覺得女娃娃只要嫁了人就算是後半輩子有了著落,讓女兒在四月初一出嫁完婚,翠巧不敢反駁爹,心中多有無奈但也只能點頭答應。

聽到顧青要走了,翠巧有很多話想對顧大哥說明,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為了使顧青不至於搜不到歌曲而完不成任務,翠巧的爹爹破天荒地也唱了一首蒼老且悲涼的歌曲。顧青走了,但是憨憨一直跟著他,送了一程又一程,顧青勸說憨憨回去,憨憨不捨得離開了。顧青又翻過一座山樑,他看見翠巧正坐在山坡上等他。她對顧青說出了想隨顧大哥去工作的心愿,可是顧青以不符合規矩,還得回去請示領導拒絕了她,翠巧失望了。山坡上,翠巧敞開她那嘹亮甜美的歌喉,邊走邊唱著,歌曲里包含著她對自由和光明生活的嚮往,山坡底下顧青留下了一行眼淚。

黃土地

按照祖上傳下來的規矩,翠巧終於要出嫁了,完婚之日,弟弟憨憨挑起了姐姐用過的水桶來到黃河邊,不料遇到了逃婚的出來的翠巧。翠巧給弟弟交代好一切,給爹留下了一摞長發,並給家裡挑了最後一擔水,把為顧大哥做的鞋墊交給弟弟,便自己划船向河對岸劃去,一邊唱起了顧大哥教憨憨唱的歌:「鐮刀斧頭老钁頭,砍開了大路工農走。」忽然,歌聲停止了,岸邊的憨憨驚叫起來,但是河面上再也沒有姐姐翠巧的回答,只有湍急的河水奔流而去。

六月里,顧青又來到翠巧家裡,發現人都不在。因為乾旱顆粒無收,庄稼人在舉行求雨儀式,忽然,人們像著了魔一樣奔跑起來。就在這時,憨憨發現了人群背後的顧青,他扭轉身來,逆著狂奔的人流,向顧青衝去。

黃土地

角色介紹

影片幕後

影片籌備

陳凱歌接到張子良的劇本時,經過一番周密的案頭工作,擬定出詳細的拍攝計劃和設想。對於影片所追求的哲理深度及達到的藝術效果,都思考得比較全面,可是,當看到真實「黃土地」的樣子時,心中原有的完整方案都被打碎了。而這打碎了的東西,與生活里喚起的感受揉合在一起,再經過他們的汗水和勞作,才有了現在的《黃土地》。

影片花絮

演員選角

薛白在拍吳天明執導的電影《人生》時,遇到了美工師何群,因兩人早就相熟,也正好趕上電影《黃土地》在招募演員,何群推薦薛白去劇組試試。但想要出演「翠巧」一角,還需要得到張藝謀的同意,劇組本身想啟用去延安時拍的一個陝北農村的小姑娘,認為她比較符合電影里的樣子,但「翠巧」這個角色的戲挺重的,需要專業演員的眼神和演員內在的功力,經過多方考量,選定了薛白來出演。

幕後班底

陳凱歌是廣西電影製片廠原廠長韋必達從北影廠借來的導演。由導演陳凱歌領銜的拍攝團隊,是北京電影學院招收的第一批學生,畢業后一起到廣西電影製片廠,「青年攝製組」,並開始籌拍《黃土地》。

影片特色

影片首先在故事環境上很有特色,選擇了陝北的黃土高原作為舞台,影片中許多造型場景因素,如氣勢磅礴的黃土地、氣象萬千的黃河、鼓樂齊鳴的迎親隊伍、150人組成的腰鼓陣等與人物緊密融合,成為整個銀幕形象的重要構成,讓人物可以以本真狀態去自由地表現,減少了人物原型的減損。其次是該片的音樂,而作曲家趙季平立足陝北民間音樂元素,創作的四首人物歌曲《女兒歌》《鐮刀斧頭歌》《十五上守寡到如今》《尿床歌》貫穿全片,在人物命運的預示性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黃土地

拍攝技巧

影片一開始就使用了一組長長的疊化鏡頭,用來表現廣袤貧瘠的黃土高原。鏡頭在表現:「顧青住進翠巧家,在表現翠巧爹僵呆坐姿、沉默寡言,憨憨木然佇立,問而不答以及翠巧熟練自如操作家務」等場面時,這些角度固定,景別少變,沒有移動和變焦。攝影師用跟拍、搖甩等技巧創造出人們動感十足的擊鼓動作,傳達了翻身農民的喜悅,以及他們巨大生命力的迸發和他們對新生活的嚮往。為了取得強烈的震撼力,影片使用了五百個農民,跪在地上虔誠地唱著求雨歌,該戲的後半部分,導演採用移動攝影,一共安排了六個鏡頭,構成一種人流浩蕩的視覺衝擊,以表現蘊藏在農民心中深厚的力量和這種力量的盲目。

影片原聲

趙季平因為在電影《黃土地》也是首次創作,在拍攝影片之前便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通過實地採風,了解影片發生地的民間音樂,搜集創作素材。 還請來陝北採風時民歌手賀玉堂,陝西歌舞劇院女歌手馮健雪參與錄製。趙季平創作出符合4位主要角色各自性格特點的主題音樂:《女兒歌》《尿床歌》《鐮刀斧頭老钁頭》《正月里來正月正》。《女兒歌》是女主角翠巧的主題音樂,也是《黃土地》主題音樂的代表,這首歌曲充分吸取陝北民歌的曲調和旋律,是陳凱歌根據陝北地區的民風特色以及劇情發展的需要親自編寫的。《鐮刀斧頭老钁頭》是顧青的主題音樂,歌詞簡潔有力,旋律中透露出的朝氣蓬勃,以及節拍、節奏中展現出了樂觀進取精神。除此之外,《黃土地》還為翠巧的爹和弟弟憨憨分別設置了主題音樂《正月里來正月正》《尿床歌》,趙季平在寫《尿床歌》時挑選了志丹民歌《禿子尿床》為依據。

除了這四首人物角色歌曲,《黃土地》中大小插曲還有九首之多,每首插曲都和劇情緊密結合,影片開始,窮漢在婚禮儀式上唱的兩首「酒麴」:《一樣的朋友一樣的待》《都說新人光景好》,就是用原始民歌稍加修改後而成的。《十五上守寡到如今》是翠巧爹在與顧青離別的前夜的吟唱。趙季平採用了安塞的《光棍哭妻》為素材。

榮譽獎項

反響與評價

觀眾評分

截止2022年12月3日,該電影豆瓣評分為7.9分(滿分10分),共33920人評價;爛番茄新鮮度100%,觀眾喜愛度77%;時光網評分為7.6(滿分10分),共797人評價;IMDb評分為7.1分(滿分10分),共2萬4千人評價。

影片評價

評論家饒曙光認為:「《黃土地》不僅標誌第五代導演群體的誕生,而且以對中國文化的反思性敘事,以突破性乃至革命性的電影語言,對中國當代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方向性的影響」。

《黃土地》在電影風格和語言強烈了形成一種新的影像,並深深影響了整個第五代導演早期的敘事傾向和風格基調。它不以敘述故事為主,充分發揮音響和純影像的藝術魅力,把敘事因素和隱喻因素、抒情和哲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散文的結構和詩的意境的有機地結合起來。(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綜合評)

《黃土地》通過體察人心、風俗社會、挑戰創造力的風格化的路徑,體現一種純真感。相對於傳統非寫實路線的表現主義舞台色彩,該片以自然光拍攝實景產生逼人的影像實感,再加以濃縮、省略、集中、對比、強化來從事主觀抽象的寫意、象徵、諷喻和抒情,這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真是前所未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