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悅港北路站—跳蹬站)是中國重慶市的一條地鐵線路,全長48.66千米,其線路標識色為「淺蔥藍」,於2023年11月30日正式貫通載客運營。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貫通運營后能夠有效串聯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其中,紅岩村大橋橫跨嘉陵江,是連接5號線南北段的咽喉段。

其中園博中心站至大龍山站段於2017年12月28日開通初期運營;大龍山站至大石壩站段於2018年12月24日開通初期運營;石橋鋪站至跳磴站段於2021年1月20日開通初期運營;園博中心站至悅港北路站段於2023年2月27日開通初期運營;大石壩站至石橋鋪站段於2023年11月30日開通初期運營。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

內容簡介

由中建六局施工建設的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跳磴至江津段上跨渝貴高鐵橋樑轉體施工順利完成,經過150分鐘爭分奪秒鏖戰,順利完成軌道轉體施工,創下重慶市最小曲線半徑軌道轉體橋樑施工新紀錄。

據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江跳段,上跨渝貴高鐵段位於重慶市主城區,南臨華福大道出城主幹道,右線東鄰渝貴高鐵、左線西鄰渝貴高鐵,北鄰110KV華跳南北線高壓線,南鄰110KV敖跳南北線高壓線,相當於「在葫蘆上演雜技」,施工場地狹小,施工難度巨大。轉體工程採用雙線分離上跨渝貴高鐵設計,左右幅雙線順時針同轉98度,左線設計為(44.5+51.5)mT構,右線設計為(42.5+37.5)mT構,左右線均位於半徑350m的圓曲線上,距渝貴高鐵迴流線水平最小距離8.8m,垂直最小距離2m,軸線偏差不大於10mm,頂面高程偏差正負20mm,兩座橋樑存在較大偏心,且是「瘦高挑」,因此安全穩定性是轉體施工的一項挑戰。

施工過程中,項目施工團隊採用雙側橋樑同步轉體施工,從而確保轉體施工的質量管控,將現場距鐵路的距離拉開至8.8米左右,一舉解決涉鐵安全風險難題。

橋樑轉體配重與涉鐵施工距離較近,阻礙了轉體前的聲屏障安裝,且施工現場南端臨近城市主幹道、跳磴街道、渝貴高鐵、南蔬鐵路將整個施工區域劃分成三個部分,施工人員只能在「山」字形的夾縫中「求生存」,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同時為了避免在高鐵橋上方進行二次施工,轉體前必須將上跨鐵路部門的橋面系如全封閉聲屏障、欄杆防拋網、塗裝等全部完成後再進行轉體。此次轉體橋樑堪稱「盛裝演出」,施工難度係數大幅提升。項目技術團隊通過現場模擬,充分計算利用梁端掛籃的重量減少配重,精密部署採用150噸和220噸大型吊機的超強覆蓋範圍,順利完成比梁頂還高10米的全封閉聲屏障安裝,為橋樑順利轉體創造了有利條件。

此外,為順利完成左右幅雙線順時針同轉98度,項目團隊根據人員特點合理安排轉體技術組,測量組,牽引組,施工監控組等,天窗期轉體過程中各小組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完成轉體過程,採用連續千斤頂牽引鋼絞線進行轉體施工,轉體速度控制為0.02rad/min,測量組對梁的軸線、高程式控制制進行精密控制,通過連續千斤頂點動1mm~20mm,精確控制軸線偏差通過在轉盤下的4台400噸千斤頂調整高程偏差,從而達到轉體精確控制。

本次轉體施工順利完成,為實現全線通車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後續,項目團隊將秉承「拓展幸福空間」的企業使命,繼續踐行「厚德、篤行、創新、共生」的文化理念,攻堅克難,推進項目高質量履約,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

建設歷程

2000年,重慶市軌道交通規劃圖增加了5號線,走向為童家院子到中梁山。

2012年12月31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控制性工程紅岩村嘉陵江大橋開工。

2013年12月3日,5號線開工建設。

2015年2月10日,5號線首台盾構機在九龍坡區段下井。4月23日,5號線湖霞街站封頂,成為了5號線首個封頂車站。同年6月,5號線延伸線江津段(跳磴站-鼎山站)開工建設。12月28日,5號線控制性工程紅岩村嘉陵江大橋復工。

2016年4月24日,5號線園博中心到大石壩段開始鋪設軌道。同年9月18日,5號線園博中心到大石壩10個車站全部封頂。

2017年1月24日,5號線園博中心到大石壩段軌道鋪設完成;同年3月15日,該段電通;4月28日,5號線首列車在青島下線;5月19日,首列車抵達大竹林基地;5月23日開始冷滑;7月1日開始熱滑;7月17日,園博中心到大石壩段開始第一階段不載客試運行;9月13日,園博中心到大石壩段10個車站全部驗收;12月28日,5號線一期北段(園博中心站-大龍山站)正式開通。

2018年7月31日,經重慶市政府同意,建設單位於2018年8月4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封閉鳳中路(金橋路路口至華岩寺路口段)實施重慶西站綜合交通樞紐軌道環線、5號線車站建設。同年12月24日,5號線大石壩站開通。

2019年1月,5號線北延伸段(悅港北路-園博中心)開工,計劃2022年底建成通車。

2020年6月27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工程南段實現「短軌通」。8月25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江跳段主線連續梁完成澆築,江津區內段全面貫通,開始進入軌道鋪設階段。9月29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南段開始不載客試運行。

2021年1月16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江跳段江津境內實現「短軌通」。1月20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南段(石橋鋪-跳磴)開通。1月21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紅岩村站主體結構完成混凝土澆築,標誌著紅岩村橋隧項目主體結構完工。1月27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北延伸段首台盾構機下井。8月,地鐵5號線跳磴至江津段上跨渝貴高鐵橋樑完成轉體施工,創下重慶市最小曲線半徑軌道轉體橋樑施工新紀錄。11月22日,5號線北延伸段(園博中心~悅港北路)第七個車站悅港北路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悅港北路站為明挖地下三層(局部兩層)框架結構,車站地下一層為設備層,地下二層為站廳層,地下三層為站台層,站台長度142米,設三個出入口。

2022年5月,重慶地鐵5號線北延伸段玉河溝站主體結構施工完成,正在進行附屬結構施工。

線路站點

車站列表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站點設置

線路走向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建設工程起於園博中心,路線下穿金渝大道、金州大道後轉至金開大道,經人和、幸福廣場、冉家壩、大龍山、大石壩,在紅岩村附近跨嘉陵江,經歇檯子、石橋鋪、巴山、二郎、重慶西站、華岩寺后,沿華龍大道向西南延伸至跳磴。跨越渝北區、江北區、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

運營情況

運營時刻

運營時刻表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運營時刻表

•行車間隔

2018年12月24日起,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北段開行園博中心至大石壩交路,工作日高峰時段行車間隔為8分鐘,工作日平峰時段及雙休日全天行車間隔為11分鐘。

客運流量

2018年3月6日,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全天客流3.84萬乘次。

設備設施

車輛設施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列車採用As型車,也稱山地A型車,為重慶軌道交通獨有。As型車是在標準A/B型車的基礎上,為適應重慶山地城市坡道多、轉彎半徑小、車站埋深大等實際情況,通過優化車輛參數和動力配置研製出的一種新車型,具備爬坡能力強、小曲線通過能力好、運量大等特點。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As型列車車體最大寬度3米,最高運行速度100千米/小時。初期、近期為5動1拖6輛編組,最大載客量為2322人;遠期為6動1拖7輛編組,最大載客量為2716人;並預留8輛編組。

運行系統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設大竹林停車場、中梁山車輛段,設大竹林控制中心,並建有金渝大道、高廟村、華岩3座主變電所,在高廟村與1號線共用主變電所。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採用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信號系統。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由此成為全球首條實現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地鐵線路,標誌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技術走在世界前列。該FZL300型CBTC互聯互通信號系統是在成熟的高鐵列控技術標準基礎上,中國自主研發的基於無線通信的移動閉塞系統。該系統為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互聯互通」定製研發,可實現列車最小90秒追蹤間隔。

服務設施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車站與以往線路相比,新增以下設計:一是車站出入口設置鋼結構雨棚,以便雨天出行;二是標準車站站廳到站台扶梯由2組增設至3組;三是設置無障礙垂直電梯、無障礙專用衛生間、盲道等無障礙設施;四是設置空氣凈化器,改善站內空氣質量。

維護檢修

5號線一期中梁山車輛段,是重慶首例建成並投用的軌道交通雙層運用庫,是一座立體「停車場」。該運用庫上下層完全重疊,下層為列檢層,上層為停車層,改變了通常採用的單層設計,節約土地約25%,成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範例。中梁山車輛段也因此擁有了更強的停車、檢修、維護能力,能夠承擔多樣和複雜的維護、檢修任務。

主要工程

•紅岩村橋隧工程

紅岩村橋隧工程包含紅岩村嘉陵江大橋、紅岩村立交、紅岩村隧道、五台山立交、歇檯子連接線及軌道交通5號線節點工程。其中,紅岩村嘉陵江大橋承擔著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的過江任務,設計為「城市支路+雙線軌道」模式,上層橋面為雙向6車道公路,主要連接北環立交和陳庹路;下層橋面中間是5號線雙向軌道,兩側則為雙向4車道的慢行汽車道,主要連接沙濱路和北濱路。因施工場地地處城市鬧市區,組織、協調難度很大,隧道多次上跨下穿既有隧道,加上地表既有建築物密集,給施工技術要求、施工安全均帶來挑戰。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

•中梁山隧道工程

中梁山隧道為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跳磴至江津段路段的控制性工程,全長3965米,洞高9米、路基寬12米。截至2018年12月,隧道開挖長度已完成總長度的85%,預計2019年1月全線貫通。

文化特色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北段車站的裝飾裝修風格均以白色作為主色調。同時,每座車站內都出現了線路標識色——淺蔥藍。5號線以「印象重慶」為線路文化主題。部分車站以壁畫、照片、浮雕等多種藝術形式集中表現重慶特色的城市符號,比如聳立在兩江邊的高層建築,以及昔日的吊腳樓群。

建設規劃

•在建工程

截至2018年3月,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南段工程起於大石壩站,止於跳蹬站,共設15座車站,其中地下站10座,高架車站5座,設中梁山車輛段一個;新建華岩主變電所,共享軌道交通1號線高廟村主變電所。

截至2018年1月,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延伸線自跳磴站至江津聖泉寺站全長31.3千米,全線設石林寺、九龍園、雙福、享堂、江津高鐵、聖泉寺、幾江、鼎山8個站,在跳磴站與軌道交通5號線接駁,並可與規劃的軌道7號線、17號線換乘,設計最高運行時速100千米/小時。

截至2019年1月,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北延伸段自園博中心至悅港北路站,呈南北走向,主要位於渝北區悅來組團,線路長8.95千米,設車站7座(均為地下車站),設獅子山停車場一座,投資89億元,於2019年1月開工,預計2022年底建成通車。

•擬建工程

截至2018年1月,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聖泉至鼎山段全長4.6千米,起於在建的軌道交通5號線江津段聖泉寺站,過長江設置幾江軌道專用橋,進入幾江半島。在幾江半島分別設置幾江站(高架站)、鼎山站(地下站)兩座車站。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在建及擬建站點

價值意義

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北段、10號線一期的建成通車,進一步完善了重慶市軌道交通線網結構,使軌道交通骨幹線網得以進一步加密,主城北部片區組團間的互動和聯繫得到顯著加強。軌道交通與機場、火車站形成無縫換乘,能有效緩解地面交通壓力。